43個避稅天堂

 

「安隆追求在境外世界獲得自由,卻為它試圖逃離的世界帶來自由的反面:社會遭受重創,大眾被掏空,」《境外共和國》。

被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和美國政府列入長期監控名單的「避稅天堂」(或稱境外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大多是蕞爾小國,前身曾為殖民地(或者現在依舊是),政治和社會保守、民主發展程度較低、基本上沒有所謂「公民社會」的存在,政府為了大量吸引大企業和富人的資金,端出各種優惠條件,例如免稅、保密、讓企業不受任何束縛,但卻因此讓各國貧富兩極化現象愈來愈明顯,也成了各地毒梟、非洲獨裁者、恐怖份子,以及各國非法逃漏稅、貪官污吏藏匿資金與洗錢的地點,讓國際金融出現龐大的黑暗面。

不合作的避稅天堂

20列支敦斯登、30安道爾、31摩納哥,被OECD列為「不合作避稅天堂」(拒絕承諾增加透明度和資訊交換);香港、愛爾蘭、盧森堡、馬爾他、瑞士拒絕參加IMF的IFI資訊分享平台。

OECD將境外金融中心分為四類:一、全無所得稅或資本利得稅有百慕達、巴哈馬、開曼群島等;二、低稅率有塞普勒斯、直布羅陀等;三、對海外收益免稅的租稅庇護所(tax shelter)有巴拿馬、香港;四、對特定行業或經濟活動給予特殊優惠的租稅勝地(tax resort),如瑞士、盧森堡、列支敦斯登等。

瑞士:歷史最悠久的富人天堂,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家族的貪瀆所得、前總統陳水扁家族均在瑞士的銀行存有鉅款。

瑞士靠著政治中立地位和銀行保密法,成為全球主要的金融資本連結點,也因此使瑞士銀行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從阿爾卑斯山中的小商號,蛻變為跨國金融巨人。據2006年統計,瑞士有408家大大小小銀行,金融業產值就佔了全國GDP的15%,是瑞士賴以生存的重要命脈。在1980年代後,雖有愈來愈多國家爭著當避稅天堂,但瑞士仍受全球富豪青睞。根據KPMG調查,2006年瑞士的避稅移民已達4175人,2003年僅為2394名,其中包括許多名人,例如美國歌星蒂娜透納、德國F1方程式賽車手舒馬赫等人。

 

 

本文轉貼自2008-08-27天下雜誌         40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