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2016-08-19 12:01 PM 標籤: GDP, 中國模式, 中國經濟, 房地產, 政績工程
【大紀元2016年08月19日訊】所謂「中國模式」「中國道路」曾經被一些官員學者津津樂道,當中國經濟持續數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之後,信心爆棚的官員學者也很樂意接受這種流行說法。而在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看來,中國經濟增長歸根結底是國民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結果,而不是集權體制政府恩賜的功勞。
不可否認,過去數十年的經濟增長,少數人靠壟斷靠特權積累了驚人的財富!然而,這種以國家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各階層甚至是利益集團的質疑甚至挑戰。每個階層似乎都越來越不滿,而且這種不滿正成為一種趨勢。
無論是弱勢群體還是城市中產階級,甚至是既得利益集團和富豪精英對現有的發展模式越來越沒有信心。對於前者來說,社會不公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是常見的不滿,而表達不滿的方式是個體乃至群體的上訪和維權。對於後者來說,最大的擔憂莫過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而表達沒有信心的一個方式就是用腳投票——跑路和移民。
過去十年,地方政府權力急驟膨脹,原本體制賦予的地方權力就不小,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監督約束基本上處於失控無序狀態,形形色色的權力外延和超越限定的權力侵佔,促使各地出現你追我趕比拚投資的高潮,不僅大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並使用強拆暴力來大規模改造城市建造城市,大建開發區工業園區科技園區智慧園區,讓亢奮的GDP一再刷新記錄!
為了所謂的GDP,官員們可以拆掉剛建的大樓,可以重複修建同一條馬路,可以拆掉剛建的大橋,可以重複修建同一個廣場……目的就是編項目編故事把錢花出去,不管這錢值不值得花,不管投資有沒有收益!於是,百年大計在中國早已成為一個笑話,如果一幢樓可以使用百年,如果一座橋可以使用百年,如果一條路可以使用百年,官員又拿什麼去搏政績?又靠什麼去搞貪腐?
在任官員在位時都熱衷於建新區建新城,結果一個城市四分五裂,不同的書記不同的市長給城市留下不同的爛攤子,動輒投資數億元的豪華樓宇比比皆是,後任者往往又要另起爐灶瘋狂舉債,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如何償還債務,為了政績,不惜一切手段搞什麼大規劃、大場面、大手筆、大形象,大舉債,結果必然是大掠奪、大腐敗、大破壞、大窟窿、大崩潰!
空頭大師查諾斯並不理會中國的GDP數字。他說:「經濟活動不等於創造財富。你如果蓋一座橋,然後這座橋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於是你每過五年就要蓋同一座橋,這能轉化成為很多很多GDP增長,但顯然不會增加國民的福祉。」
高西慶教授前不久在紐約坦言:中國經濟走向與十八大確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在中國改革五大關鍵之一,去產能問題上,也是左右為難僵持不下!實際上已經放棄了三中全會確定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則。2013年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仍然無法落實,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已經被各種利益集團徹底綁架了。
所謂國企改革,也是上熱下冷,中央出了十幾個文件、開了很多會、做出無數指示、批示,下面一點都不動,一點也沒有辦法動。中央什麼都要管,既要黨性又要和諧,既要效益也要就業,既要做大做強目標多元化多維化,管人、管物、管事、管資本,什麼都管,但實踐中根本沒有辦法同時滿足這麼多要求。今年一季度國企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了13.8%,可見形勢並不樂觀。
7月26日,新華社罕見發出警示:中國經濟嚴重下滑到了不搶救將要到了危險的地步,需要用巨額的國庫資金來搶救。2016年上半年,國企投資同比擴張了23.5%,國家基礎建設投資增長了20.9%。央行的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7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618億元,而全社會固定投資實際上增數達到了11%,幾乎接近GDP實際增速的2倍,投資2倍的錢才能達到GDP6.7%的增長,這樣的增長意味著什麼?
當年4萬億刺激政策出台,拉動了民間和地方政府無數個4萬億,從2009年到2012年4年投資完成額高達116萬億元,由此導致隨後幾年過剩產能問題日益嚴重。然而此後,中國投資並沒有下降,在2014年到2015年的2年之內,中國投資完成額是107萬億,幾乎相當於「前期刺激期」4年的總投資量。(見《金融時報》「消失的民間投資,中國的經濟下一步?」作者徐瑾)
從2014年到2015年2年之內,中國投資完成額是107萬億,每年大約54萬億,2015年,中國GDP的總值是68萬億,也就是說,2015年的GDP的80%是投資資本,只產出20%的利潤,意味著投入4塊錢,才產生出1塊錢的GDP,並且GDP還是虛假的。如此低下的投資產出比例,還有什麼臉面侈談「中國模式」「中國道路」?而在美國每投資1美元,至少獲利1.5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的資本投資獲利是中國6倍之多。
在2000年之前,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主力,也是中國經濟興旺和衰敗的分水嶺,中國經濟興旺的時候,民營經濟約佔GDP的60%,吸納就業人員佔全國非農業就業人總數的80%左右,民間資本投資獲得的利潤也比國企利潤高出很多,2000年之後的「國進民退」政策,使中國經濟一步一步走向末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文曾坦言:中國國企佔有絕對的壟斷資源優勢,包括資金、稅收、人才、技術和市場等等,而對GDP的貢獻率不足30%,解決了不到20%的就業,每年拿走的收入卻佔了全社會分配收入的60%以上。這些數據或許只是一個初略的判斷,真實的數據外界無從得知。而國企利潤80%以上都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聯通、中移動、中電信等特大型壟斷企業,卻是不爭的事實。
德國的製造業乃至出口業之所以具備強勁競爭力,就在於德國沒有所謂國企,私企佔全部企業的95%以上,只有極少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才是國企,而天下國企一家親: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官僚作派是國企的通病。只要沒有壟斷資源,包括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的壟斷優勢,國企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任何競爭力。當資產是「國有」而不明確屬於任何具體個人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會珍惜,也不會有任何人去琢磨著怎樣發揮最大的經濟價值。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唯一的亮點依然還是房地產,在房價節節攀升的過程中,各地「地王」頻現,國企紛紛捲入搶購大潮之中。中國樓市失控於10多年前,隨著土地財政的擴張,強大的利益集團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斂財運動,導致中國出現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房地產造富神話!中國僅用10多年時間,一線城市的房價就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而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許多城市的房價歷經上百年也未達到中國一線城市今天的價位。
自2003年以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房價都在輪番上漲,政府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成倍暴增,地產商和炒房者包括權貴均在這個階段牟取了驚人的暴利!房價瘋狂上漲的根源是土地財政,是利益集團基於自身的利益與房地產開發產商合謀造勢,城市的大規模拆遷,城中村的改造,新農村的建設等等,無一不是人為的在製造所謂的剛性需求或被動需求,而背後全是一雙雙貪婪掠奪的罪惡之手。
1-7月,住房貸款新增3.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3.1%,這是任何行業都無法比擬的,3.4萬億元還不是那些磚頭水泥砌的方格子吸納的所有財富。按照購房3成首付測算,居民購房還付了1.45萬億元的首付。即僅僅7個月樓市黑洞就吞噬了中國人4.95萬億元的財富!其中1.45萬億是現存資金積累,3.4萬億元是透支未來20-30年的家庭收入預期。
如果按照前7月平均房貸推算到年底,今年房貸總額可能達到8.5萬億元,佔到2015年城鎮居民總收入23.36萬億的36.4%!即城鎮居民2016年買房投入已經超過2015年全部收入的1/3!而前一年僅17.6%。
這說明老百姓用於消費的錢是有限的,由於購房款佔百姓消費的份額極大擴張,尤其是剛需購房者多半是消費率高的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更多在拋售房產),必然極大地壓縮了居民消費,特別是在新增了3.4萬億巨額房貸的情況下,必然對消費品節衣縮食,非住宅業的嚴重緊縮勢在必然——即房地產「一業火爆」,必然導致「百業蕭索」!
畸形乃至異形般瘋長的房地產業,對百業的擠壓,已經從「相對佔比侵蝕」轉入到「絕對額吞噬」的新階段——民間投資增速已經從2015年的10.1%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8%,進而下降到7月份的-1.16%。也就是負增長,也就是說,除了房地產之外,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實際滑落到了「冰點」。
與此同時,北京、上海、深圳的最新地價都已經超過了寸土寸金的香港,樓市本身也必然是強弩之末。對於近幾年被樓市瘋狂上漲逼空逼瘋的人來說,「飛蛾撲火」者想的是萬一樓價還會繼續上漲呢?對於理智的經濟學人來說,中國樓市泡沫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實物資產泡沫,而人民幣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紙幣泡沫。
樓市過去十多倍的飆升還有一個原因是貨幣超發,但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貨幣在洪水般的傾瀉之後還能保持穩定的幣值和長期穩定均衡的資產價格。人類貨幣史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比通過摧毀一國貨幣體系來摧毀這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基礎來得更容易。貨幣放水製造泡沫的模式、過度依賴房地產的發展模式、綁架政府綁架銀行的經濟模式實際上都是最脆弱的泡沫模式。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無論其政治制度如何,都不會無視涉及全民居住的房地產市場處於一種完全無序亢奮的狀態,唯有中國這個人均收入徘徊在世界100位的國家,任憑樓市泡沫肆意氾濫,房價在10多年內瘋漲了10倍之多,這對一個執政為民的政府來說,是多麼辛辣的嘲諷!無論未來樓市走向如何,人們都應該意識到,房價持續上漲的行情也該終結了,樓市造富的時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是泡沫遲早都會破滅,任何延緩泡沫破滅的努力,都將無法阻止房價的理性回歸乃至「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終結!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留言列表